【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是什么意思】“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是一句出自《诗经》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孤独、寂寞的状态。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外在的孤立无援,也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坚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含义说明 |
茕茕孑立 | qióng qióng jié lì | 形容非常孤单,只有自己一人站立,没有依靠或陪伴。 |
踽踽独行 | jǔ jǔ dú xíng | 形容独自一个人慢慢行走,没有同伴,显得格外孤独和寂寞。 |
这两句话连用时,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孤独前行,既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也没有外界的支持,只能靠自己坚持走下去。
二、出处与背景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杕杜》:“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老夫灌夫,不识其言。唯子之公,不我以告。”后人将“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提炼出来,作为表达孤独状态的经典语句。
在古代文学中,这句话常被用来描写失意之人、离乡背井者或独居之人的心境,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三、现代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作家常用此句来渲染人物的孤独感和内心挣扎。
2. 个人情感表达:人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感情失落时,会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3. 心理描写:在心理咨询或自我反思中,用来描述一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四、总结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揭示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孤独与坚持,既有悲伤的情绪,也有内在的力量。虽然孤独是痛苦的,但正是这种孤独,也让一些人变得更加坚定和独立。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形容极度孤独,无人陪伴,独自一人行走或站立。 |
出处 | 《诗经·小雅·杕杜》 |
现代用法 | 用于描述孤独、无助、独自奋斗等情境。 |
情感色彩 | 带有悲凉、寂寞、坚韧等复杂情绪。 |
使用场景 | 文学、个人表达、心理描写等。 |
通过理解“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把握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也能在面对孤独时,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