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洲志出于什么时间】《四洲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著作之一,由林则徐主持编译。它在鸦片战争前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中国人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
一、
《四洲志》成书于1842年,是在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由林则徐组织编译的一部地理类书籍。该书主要基于英国人亨利·柯亭(Henry C. U. H. T. H. K.)的《世界地理大全》(A General Survey of the World)翻译而来,内容涵盖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四个大洲的地理、历史与风土人情。
虽然《四洲志》篇幅不大,但它是中国早期“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作之一,为后来的《海国图志》等著作奠定了基础。其出版时间明确,内容较为简略,但在当时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书名 | 四洲志 | 
| 出版时间 | 1842年 | 
| 编译者 | 林则徐(主持编译) | 
| 原著来源 | 英国人亨利·柯亭的《世界地理大全》 | 
| 内容范围 |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 
| 地理知识 | 介绍各国地理位置、历史、风俗等 | 
| 历史意义 | 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之一 | 
| 影响 | 为后来的《海国图志》等提供参考,推动“开眼看世界”思想 | 
三、结语
《四洲志》虽成书较早,但其内容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外部世界。它的出现不仅是地理知识的传播,更是思想开放的象征,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