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分肥是指国家所得税和什么】“四马分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私营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利润分配制度。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而是当时对利润分配方式的形象化说法。该制度主要适用于1953年至1956年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一、什么是“四马分肥”?
“四马分肥”指的是企业利润在国家、企业、职工、资本家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这里的“四马”分别代表:
| 分配对象 | 分配名称 | 说明 |
| 国家 | 所得税 | 企业缴纳给国家的税收 |
| 企业 | 公积金 | 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
| 职工 | 福利费 | 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 |
| 资本家 | 股息红利 | 企业利润中分配给资本家的部分 |
因此,“四马分肥”实际上是指国家所得税(即企业缴纳的税款)加上其他三项分配,共同构成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
二、背景与意义
这一制度是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逐步引导私营企业向公私合营过渡,同时保障资本家的合法权益,减少改革阻力。通过“四马分肥”的方式,既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兼顾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的利益。
三、总结
“四马分肥”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利润分配机制,其核心内容是将企业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和资本家股息红利四个部分。这种分配方式体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和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平衡考虑。
| 项目 | 内容 |
| 概念 | 四马分肥是私营工商业利润分配制度 |
| 四部分 |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股息红利 |
| 时间 | 1953-1956年 |
| 目的 | 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向社会主义过渡 |
| 特点 | 平衡各方利益,兼顾发展与稳定 |
通过这种方式,国家在不立即剥夺资本家财产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后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