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一、原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二、
这首词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她在一次游湖时的欢乐情景。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捕捉。通过“沉醉”、“误入”、“惊起”等词语,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惋惜。
三、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词牌名 | 如梦令 | 
| 作者 |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 | 
| 创作背景 | 可能是作者回忆少年时期的一次游玩经历,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 
| 关键词 | 溪亭、日暮、沉醉、藕花、鸥鹭 | 
| 主要内容 | 描写一次在溪亭游玩的经历,因沉醉而迷路,误入荷花深处,惊起一群鸥鹭,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 
| 情感表达 | 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节奏轻快、画面感强,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 文学价值 | 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中的精品,体现了她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四、赏析要点
- “常记溪亭日暮”: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 “沉醉不知归路”:表现了作者在游玩中完全沉浸于美景之中,忘却了时间与方向。
- “兴尽晚回舟”:说明游玩尽兴后才返回,体现出一种随性洒脱的生活态度。
- “误入藕花深处”:意外进入荷花丛中,增加了词的趣味性和画面感。
- “争渡,争渡”:描写划船争先恐后的场景,充满动感与活力。
- “惊起一滩鸥鹭”:以动衬静,突出了自然环境的生机与和谐。
五、结语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成为宋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她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词虽短,却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