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史书上烝母是什么意思

2025-10-28 11:50:06

问题描述:

史书上烝母是什么意思,快截止了,麻烦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8 11:50:06

史书上烝母是什么意思】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在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时期,“烝母”是一个带有强烈道德色彩的词汇。它出现在一些历史文献中,通常与伦理、礼法和道德规范密切相关。那么,“史书上烝母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从字义、历史背景及相关记载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字义解析

- 烝(zhēng):本义为“进献”,引申为“亲近、接近”,在特定语境下有“父子同娶一妻”的含义。

- 母:指母亲。

因此,“烝母”可以理解为“儿子与母亲发生不正当关系”,即乱伦行为,属于严重的伦理犯罪。

二、历史背景

“烝母”一词多见于先秦至汉代的史书,尤其是《左传》《国语》等文献中。这些记载往往用于批评某些统治者或贵族的道德败坏,以警示后人遵守礼法。

这类行为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大逆不道,严重违反了“孝”与“礼”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史书中的“烝母”不仅是对事实的记录,也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

三、相关史实举例

史书名称 内容摘要 是否涉及“烝母”
《左传》 记载鲁桓公与夫人姜氏之子公子翚(羽父)欲弑君篡位,后被杀。虽未直接提到“烝母”,但涉及家族内部伦理问题。
《国语·晋语》 提到晋献公因宠幸骊姬而引发宫变,间接反映出家庭伦理混乱。
《史记·楚世家》 楚庄王曾有“烝母”之说,但具体细节不详。
《汉书·外戚传》 记载汉武帝晚年因宠爱李夫人,导致宫廷内斗,虽非“烝母”,但反映伦理失序。

> 注:由于“烝母”在古代多为隐晦表达,部分史书并未直接使用该词,而是通过事件来暗示伦理失范。

四、结论

“史书上烝母是什么意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字面意义:指儿子与母亲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属于乱伦行为。

2. 道德含义:是儒家礼教中极为严重的伦理罪行,被视为对家庭和社会秩序的破坏。

3. 历史作用:常用于批评统治者或贵族的道德败坏,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因此,在古代史书中,“烝母”不仅是一个字面描述,更是一种道德评判的工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伦理规范的高度重视。

如需进一步探讨“烝母”在不同朝代的演变或与其他类似概念(如“烝父”、“烝嫂”)的对比,可继续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