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东风打一成语】“孔明借东风”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利用天时地利,借来东南风助周瑜火攻曹操的故事。这个典故常被用来比喻借助外力或有利条件来完成某事。而“孔明借东风打一成语”,则是一个典型的谜语题,其答案正是“借刀杀人”。
一、谜面解析
“孔明借东风”表面上讲的是诸葛亮借来东风帮助东吴火烧曹军,但其实这个谜语的真正含义并不在于“借东风”本身,而是通过“借”字引申出“借刀杀人”的成语。
“借刀杀人”原意是指利用别人的手去害人,自己不直接出手,避免留下痕迹。而在“孔明借东风”中,诸葛亮并没有亲自制造风,而是借助了自然的力量(东风)来实现战略目的,这与“借刀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成语解释
成语 | 借刀杀人 |
拼音 | jiè dāo shā rén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操欲以兵讨刘备,彧曰:‘不可,今若击之,是激其怒也。不如先发制人,借刀杀人。’” |
释义 | 借用别人的手段去害人,自己不直接参与。 |
近义词 |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借势使力 |
反义词 | 直接行动、亲力亲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利用他人之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含贬义 |
三、总结
“孔明借东风打一成语”这一谜题,表面看似讲述历史故事,实则巧妙运用了“借”字的双重含义。一方面,“借东风”是实际的行为;另一方面,“借刀杀人”则是对这种行为的抽象概括。因此,这个谜语的答案不仅是对成语的准确匹配,也是对古代智慧的一种致敬。
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语言逻辑来看,“孔明借东风”都是一道非常有趣的谜题,它不仅考验了人们对成语的理解,也激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