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2、
“千里共婵娟”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话表面上是表达对月亮的赞美,实则寄托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千里 | 形容距离遥远,表示彼此相隔甚远 |
共 | 表示共同、一起 |
婵娟 | 原指月亮,后引申为美好、纯洁的事物,也常用来比喻女子 |
因此,“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同欣赏同一轮明月,象征着人们虽身处异地,但心在一起,情感相连。
二、出处与背景
“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如下: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写于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与弟弟苏辙分隔两地。词中表达了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文化意义
“千里共婵娟”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传统价值观。在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这句诗常被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祝福。
四、现代应用
如今,“千里共婵娟”已不仅仅局限于诗词之中,还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 节日祝福:如中秋、春节等,用于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思念。
- 文学创作:许多作家、诗人引用此句来表达思念或孤独的情感。
- 影视作品:常出现在电影、电视剧中,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元素。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相隔千里仍能共赏明月,象征情感相连 |
出处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文化意义 | 表达思念、团圆、情感联系 |
现代应用 | 节日祝福、文学、影视等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千里共婵娟”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它提醒我们,在距离之外,心灵的连接才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