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河边无定骨】一、
“可怜河边无定骨”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原句为“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而“可怜河边无定骨”则是后人对诗句的一种引申和再创作,常被用来表达对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哀悼与同情。这句话描绘了战场上尸骨遍野、无人认领的凄凉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悲悯。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士兵在边疆战死,他们的遗骨散落在荒野之中,无人收殓,成为“无定骨”。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战争的无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命价值的漠视。通过“可怜河边无定骨”这一意象,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战争的代价,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后人引申) |
原句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引申语句 | “可怜河边无定骨” |
含义 | 描绘战场尸骨无人收殓的凄凉景象,表达对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哀悼 |
背景 | 古代战争频繁,士兵阵亡后遗骨散落荒野,无人认领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伤、同情、反思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战争的批判,反映对和平的向往 |
文学作用 | 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引发读者对战争与生命的思考 |
三、结语
“可怜河边无定骨”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性的呼唤。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在当今时代,虽然战争已不再如古代般频繁,但这一句诗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