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是啥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来在《论语·子罕》中也有提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从中引申出“不耻下问”的含义。
“不耻下问”字面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鼓励人们即使面对比自己知识浅薄的人,也要虚心求教,不因身份差异而拒绝学习。
“不耻下问”是一个形容人谦虚好学、不以向他人请教为羞耻的成语。它强调的是学习态度,而不是个人身份或地位的高低。在古代,这种精神被看作是君子应有的品质之一。现代人也可以借鉴这种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论语·子罕》 |
字面意思 | 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
引申含义 | 谦虚好学,不因身份或地位而拒绝请教 |
核心思想 | 鼓励虚心学习,不以请教他人为耻 |
使用场景 | 用于赞扬他人虚心求教的精神,或自我提醒保持谦逊态度 |
现代意义 |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向他人学习 |
通过了解“不耻下问”的真正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学习态度的重视,也能在现代社会中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