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是什么】在古代神话中,“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故事,出自《淮南子·天文训》。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上古神话的奇幻色彩,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想象。以下是对该故事的简要总结,并附上相关原文与解释。
一、故事总结
“共工怒触不周山”讲述的是水神共工因与火神祝融争斗失败,愤怒之下撞向不周山,导致天柱断裂,天地倾斜,从而引发天地大变动。这一事件被后人视为天地秩序变化的象征,也常被用来比喻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的重大后果。
二、原文内容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淮南子·天文训》 |
原文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翻译 |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发怒撞向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地绳断裂。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那里移动;地向东南塌陷,所以水流尘土都流向那里。 |
三、故事背景与寓意
- 历史背景:共工是上古时期的重要神祇,掌管洪水与水系。他与颛顼(黄帝的孙子)发生权力之争,最终失败。
- 神话意义:此故事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灾害的解释方式,将自然现象与神祇行为联系起来。
- 文化影响:该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中广泛流传,成为表达愤怒、变革、灾难等主题的象征。
四、总结
“共工怒触不周山”不仅是神话故事,更是古代哲学与自然观的体现。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如何用神话来解释世界的变化,同时也提醒人们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古代神话或《淮南子》相关内容,可继续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