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一、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出自其作品《晚春》,全诗为: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花草树木纷纷绽放最后的美丽,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与感慨。同时,也隐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即即使在短暂的时光里,也要尽情展现生命的光彩。
诗中“草树知春不久归”一句,点明了植物们意识到春天不会久留,因此努力绽放,表现出一种自然界的智慧和生命意识。而“杨花榆荚无才思”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柳絮、榆钱等虽无才思却依然随风飘舞,增添了一种轻松洒脱的意境。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韩愈(唐代文学家) |
出处 | 《晚春》 |
原文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诗意 | 春天将尽,草木争艳,表现生命短暂但精彩。 |
表现手法 | 拟人、比喻、写景抒情 |
情感基调 | 感叹时光易逝,珍惜当下 |
修辞特点 | “草树知春”拟人化,“百般红紫”形容百花盛开 |
诗中意象 | 草、树、红紫花、杨花、榆荚 |
主题思想 | 生命虽短,也要尽情绽放;珍惜美好时光 |
三、结语
韩愈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春天的绚烂,又蕴含了人生哲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种由景入情、借景抒怀的手法,是唐诗中常见的艺术表达方式,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