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什么意思】“不绝如缕”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气息或事物等连续不断,但又微弱、难以持续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文学、日常表达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描述某种情感、声音或状态时使用较多。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绝如缕 |
拼音 | bù jué rú lǚ |
释义 | 形容声音、气息等连续不断,但非常微弱,像细丝一样随时可能断掉。也比喻事情未完全结束,仍有一线希望或延续的可能。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言若不绝如缕。”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声音、气息、情感或局势等,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
近义词 | 若隐若现、隐约可闻、连绵不绝(但语气更弱) |
反义词 | 戛然而止、中断、断绝 |
二、常见用法举例
1. 声音方面
- 例句:夜深人静,远处传来不绝如缕的琴声,令人浮想联翩。
- 解析:这里形容琴声微弱但持续不断,营造出一种悠远、神秘的氛围。
2. 情感方面
- 例句:她的哭声不绝如缕,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悲伤。
- 解析:用来形容情绪低落、持续不断的哭泣,带有强烈的感染力。
3. 局势方面
- 例句:虽然公司面临危机,但一线生机仍不绝如缕。
- 解析:这里比喻尽管困难重重,但仍有一线希望存在。
三、总结
“不绝如缕”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强调的是“持续不断”与“微弱难继”的双重特性。它不仅可用于描述声音、气息等具体事物,也可以引申为对情感、局势或命运的描绘。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以准确传达其细微而深刻的情感色彩。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及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精准地运用它,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