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悲切出自什么诗】“空悲切”这一词语常被用来表达对过往的悔恨与无奈,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出自哪首诗。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知识点。
一、
“空悲切”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中,原文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虽然“空悲切”并非直接出现在这首词中,但后人常将其与岳飞的《满江红》联系起来,尤其是在现代影视作品和文学引用中,“空悲切”被用作对历史悲剧的感叹。
实际上,“空悲切”更常见于清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等,但其真正的出处仍存在争议。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空悲切”出自明代作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文,其中写道:“空悲切,空悲切,人生在世不如意,不如早早把身休。”
因此,“空悲切”虽常被误认为出自《满江红》,但其实际出处尚需进一步考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空悲切 |
出处 | 有争议,常见说法来自《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冯梦龙《警世通言》) |
常见误传出处 | 岳飞《满江红·写怀》 |
作者 | 不确定,可能为明代文人或民间流传 |
使用背景 | 多用于表达对往事的悔恨、无奈或对命运的感慨 |
文学意义 | 表达人生无常、理想难实现的情感 |
现代应用 | 常见于影视、文学作品中,作为情感渲染的词汇 |
三、结语
“空悲切”虽不直接出自某一首著名古诗,但其情感内涵深刻,常被用于表达人生的遗憾与无奈。无论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还是《满江红》,都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命运、忠诚与理想的思考。了解词语的真正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其文化背景与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