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负文翰】“弱冠负文翰”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弱冠负文翰,才学兼优。”这句话原本是形容王羲之年轻时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后世常用来赞美年轻人在年少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或艺术才能。
一、
“弱冠负文翰”中的“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负文翰”意为擅长文辞、书法或文章创作。整句意为:年纪轻轻便有出众的文才和艺术造诣。
该词多用于形容青年才俊,强调其早慧与才华,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人物传记或对优秀青年的赞誉中。
二、关键词解析
词语 | 含义说明 |
弱冠 | 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象征成年 |
负 | 担负、具备 |
文翰 | 文章、书法、文采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 |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文学作品 | “他自幼聪慧,弱冠负文翰,文笔清丽动人。” |
人物传记 | “王羲之弱冠负文翰,后世尊为‘书圣’。” |
赞美青年才俊 | “这位少年画家,可谓弱冠负文翰,前途无量。” |
四、相关典故
-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在二十岁时已显露出非凡的书法才华。
- 谢灵运:南朝诗人,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亦被称作“弱冠负文翰”的典型代表。
五、现代应用
在当代,“弱冠负文翰”虽不再用于正式场合,但依然可用于:
- 赞扬年轻人的才华与潜力
- 在文学创作中塑造早期有为的人物形象
- 作为励志语句,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六、总结
“弱冠负文翰”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对青年才俊的肯定与期待。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早慧与才华的重视,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发图强,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