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的意思是什么】“卑躬屈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权势或强权时表现出极度的谦卑、顺从甚至奴性的态度。这个成语不仅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还常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原则、一味讨好他人的人。
一、成语解析
词义:
“卑躬”指的是弯下腰,表示恭敬;“屈膝”则是指跪下膝盖,表示臣服。合起来,“卑躬屈膝”形容人非常恭敬、顺从,甚至低声下气地讨好别人,尤其是对上级或有权势的人。
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宋史·岳飞传》:“(秦桧)专主和议,力诋岳飞,遂致其死。时人痛之,有‘孤忠未泯,卑躬屈膝’之语。”后多用于批评那些无骨气、无尊严的人。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
二、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卑躬屈膝 |
拼音 | bēi gōng qū xī |
词义 | 形容极度恭敬、顺从,甚至低声下气地讨好他人 |
出处 | 《宋史·岳飞传》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贬义 |
近义词 | 奴颜婢膝、阿谀奉承、唯命是从 |
反义词 | 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傲骨铮铮 |
使用场景 | 批评缺乏骨气、一味讨好的人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卑躬屈膝”不宜随意使用,尤其在正式场合或与他人交谈时,应避免对他人进行人格上的贬低。如果需要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可以选择更委婉的措辞,如“过于讨好”、“缺乏主见”等。
此外,在写作中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上下文的合理性,确保其符合语境,否则容易引起误解或显得生硬。
总之,“卑躬屈膝”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使用时需谨慎,以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和尊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