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平简介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语言通俗、情感真挚、题材广泛而著称,被誉为“诗王”,与元稹并称“元白”,在中唐诗坛占据重要地位。白居易一生仕途起伏,但始终关注社会民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社会不公的作品。
白居易生平总结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早年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他少年时期曾随父亲迁居洛阳,后又辗转长安等地,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于贞元十六年(800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多个地方官职,后因直言敢谏多次遭贬,最终退隐洛阳,过着闲适的生活。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贯穿其一生,风格从早期的豪放激昂逐渐转向后期的平和淡泊。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772年 | 白居易出生,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河南新郑 |
783年 | 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生活贫困 |
798年 | 17岁,开始学习诗歌创作 |
800年 | 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
806年 | 任盩厔县尉,开始关注民间疾苦 |
815年 | 因上书言事被贬江州司马,写下《琵琶行》 |
820年 | 任杭州刺史,治理西湖,造福百姓 |
824年 | 任苏州刺史,继续推行惠民政策 |
830年 | 任河南尹,负责京城政务 |
846年 | 去世,享年75岁,葬于洛阳龙门 |
白居易的一生,既是文人志士的典范,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个人命运的起伏,更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他的诗歌至今仍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